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1:58 点击次数:182
图片
《篆势》简介《篆势》是东汉时期的书论作品,据传由蔡邕所著。蔡邕(公元133-192年),字伯喈,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,以其深厚的经史、音律、天文知识和卓越的辞章、篆隶书法闻名。蔡邕不仅在书法实践上有着极高的成就,同时也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,对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《篆势》的内容概述《篆势》一文主要探讨了篆书的美学特点和书写技巧。文章开篇即提到“字画之始,因于鸟迹”,表明篆书的起源与自然界的鸟类足迹有关,这是对篆书象形性的高度概括。蔡邕在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自然形象来比喻篆书法象之美,如“或象龟文,或比龙鳞”,展现了篆书的形态美和艺术魅力。
《篆势》的书法理论贡献在《篆势》中,蔡邕提出了“势来不可止,势去不可遏”的观点,强调了书法中的“势”对于作品整体效果的重要性。这里的“势”指的是书法的形势、态势,它源自自然事物的阴阳变化,是书法艺术生命力的体现。蔡邕认为,只有掌握了这种“势”,才能使书法作品展现出生动有力的笔势和内在的生命力。
《篆势》的历史影响《篆势》作为蔡邕书论的一部分,与其他几篇书论如《笔论》、《九势》等一起,对中国书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这些书论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,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和研究。蔡邕的书法理论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和个性化表达,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。
结语综上所述,《篆势》是蔡邕书论中的经典之作,它不仅展示了篆书的艺术特色,还深入探讨了书法中的“势”这一核心概念。蔡邕通过对自然和书法关系的深刻理解,为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尽管关于《篆势》是否完全出自蔡邕之手存在争议,但其内容和观点无疑反映了蔡邕在书法理论上的卓越贡献。
蔡邕〔两汉〕
字画之始,因于鸟迹,仓颉循圣,作则制文。体有六篆,要妙入神。或象龟文,或比龙鳞,纡体效尾,长翅短身。颓若黍稷之垂颖,蕴若虫蛇之棼緼。扬波振激,鹰跱觯鸟震,延颈协翼,势似凌云。或轻举内投,微本浓末,若绝若连,似露缘丝,凝垂下端。从者如悬,衡者如编,杳杪邪趣,不方不圆,若行若飞,蚑蚑翾翾。
远而望之,若鸿鹄群游,络绎迁延。迫而视之,湍漈不可得见,指撝不可胜原。研桑不能数其诘屈,离娄不能睹其隙间。般倕揖让而辞巧。籀诵拱手而韬翰。处篇籍之首目,粲粲彬彬其可观。摛华艳于纨素,为学艺之范闲。嘉文德之弘蕴,懿作者之莫刊。思字体之俯仰,举大略而论旃。
《篆势》译文:
文字笔画的开始,起因于鸟兽足迹。苍颉遵循皇帝的旨意,制定规则创造文字。体式有六篆,都精妙入神。有的像龟背纹彩,有的类似龙鳞。屈体放尾,长垂的翅翼短短的躯身。落下如黍稷之穗下垂,积聚如虫蛇错综盘旋。像是扬起波涛震动激荡,像鹰耸立身子鸟出现惊惶,伸长头颈协调以翅膀,是必要凌空飞翔。有的笔画轻捷地举起向内投去,如交接与树干,枝梢很浓艳;那交接似断若连,笔画似露珠缘线路旋曲下流,最后静静地垂在下端。直的笔画好像吊挂着,纵的笔画如同连绵的。有的笔画飘逸斜趣,不方也不圆;它们若行若飞,行的徐缓,飞的迟慢。对它们远远望去,像是一群鸿鹄在天空往来不绝,优游倘佯;迫近看看,那圆转的笔势又如湍急冲击的流水,想指出它的来源已不能穷尽源头。研桑这样有名善计数的人也不能数出那笔势的曲折,离娄这样有名的明目者也看不出那字结体的间隙。般倕这样有名的巧匠对之要推让而辞去巧名,籀诵这样有名的创造文字的大师对之也要拱手而搁笔。我安排书籍的篇目,感到鲜明美好极可观赏。铺陈华艳的字体在那洁白精致的细绢上,是学习书写书艺的典范。我要嘉许礼乐教化的丰富蕴含,赞美这篆书创制者的莫大手笔。念文字形体的情形,这里只举其大略说说而已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