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2:15 点击次数:151
图片
《九势》概述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,他的书论作品《九势》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《九势》不仅探讨了书法的运笔规则,还深入阐述了书法与自然、阴阳哲学的关系,对后世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《九势》的主要内容《九势》开篇即提出“夫书肇于自然。自然既立,阴阳生焉;阴阳既生,形势出矣。”这句话表明,书法的起源来自于自然,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孕育了书法的形态和气势3。蔡邕认为,书法中的“形势”是由阴阳相摩相荡产生的,其根基在于自然。这种观点与汉代流行的阴阳学说一脉相承,反映了蔡邕对书法艺术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。
《九势》的书学思想蔡邕在《九势》中提出了“势”和“力”两个重要的概念。他认为“势”是力的蓄积、发动、冲击和取向,而“力”则是势的存在、作用、能量和表现。两者相辅相成,互为因果,紧密相连。蔡邕通过自己的书艺实践和对王充《论衡》中阴阳势力学说的创造性运用,对“势”和“力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
《九势》对后世的影响《九势》作为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,其影响力跨越千年。蔡邕在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,如“藏头护尾,力在字中”、“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”等,至今仍被书法家们奉为圭臬。这些理论不仅指导了书法创作,也提升了书法美学的哲理高度,为后世书论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
结语综上所述,蔡邕的《九势》不仅是东汉时期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,也是中国书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。它通过对书法与自然、阴阳哲学关系的探讨,以及对“势”和“力”等核心概念的阐述,展现了蔡邕卓越的艺术洞察力和理论贡献。《九势》的影响超越了时代,成为了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。
《九势》原文:
夫书肇于自然,自然既立,阴阳生矣,阴阳既生,形势出矣。藏头护尾,国在其中,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。故曰:势来不可止,势去不可遏,惟笔软则奇怪生焉。凡落笔结字,上皆覆下,下以承上,使其形势递相映带,无使势背。转笔,宜左右回顾,无使节目孤露。藏锋,点画出入之迹,欲左先右,至回左亦尔。藏头,圆笔属纸,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。护尾,画点势尽,力收之。疾势,出于啄磔之中,又在竖笔紧趯之内。掠笔,在于趱锋峻趯用之。涩势,在于紧駃战行之法。横鳞,竖勒之规。此名九势,得之虽无师授,亦能妙合古人。须翰墨功多,即造妙境耳。
《九势》译文:
书法起始于自然,有了自然,就会产生阴阳了。有了阴阳,姿态和气势就产生了。起笔隐藏,收尾回护,力度就在其中。下笔用力,就会产生漂亮的外形。所以说,气势来了,停都停不住,气势去了,止也止不住。只是因为笔豪柔软,才会产生奇异瑰丽。凡下笔结构字体,都要使上部覆盖下部,下部承接上部,使字体形递相照应关联,不要使形势相背离。转笔,应使笔毫左右圆转间断又注意相连续,不要使间断处孤立地显露出来。藏锋,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笔迹是,笔画欲左行先要右,到笔画运至左尽头亦向右回笔。藏头,笔毫逆落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,平铺纸上,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运行。护尾,画点笔势尽时,用力回收笔锋。疾势,出于短撇和波画之中,又在那竖画的紧趯之内。掠笔,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它。涩势,在于紧张快速战斗向前推进的办法之中。横画,如现鱼鳞平而实不平,竖画如勒马缰放松中又时时紧勒,这就是横画、竖画的规则。这些名叫九势,得到它虽无尊师传授,也能与古人相妙合。必须笔墨功夫深厚,就可进入妙境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