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ag管官方网站 > 产品展示 > 【书法理论】(东汉)蔡邕《​笔论》(全录本)及概述
【书法理论】(东汉)蔡邕《​笔论》(全录本)及概述
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3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图片

  东汉蔡邕《笔论》概述

        蔡邕(133年—192年),字伯喈,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。他的书法成就极高,尤其以隶书著称,并且是“飞白书”的创始人。蔡邕不仅在书法实践上有卓越贡献,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深远的影响。他的书论著作包括《笔论》、《九势》、《篆势》和《笔赋》,这些作品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《笔论》的内容

     《笔论》是蔡邕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篇章,主要论述了书法性情和书法自然的法则。在这篇文章中,蔡邕提出了“书者,散也”的著名论断,强调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,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。他认为,作书之前,书者应当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,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性情来。

《笔论》的核心思想

       蔡邕在《笔论》中强调,书法的体形和样式必须符合自然界的形象。他用自然界中的多种物象来比喻书法的各种形态,如坐、行、飞、动、往、来、卧、起、愁、喜等,以此来说明书法贵在变化,强调书法自然的重要性。这种思想与他提出的“书肇于自然”相呼应,认为书法的形态和气势应该来源于自然界的生动形象。

《笔论》的历史影响

        蔡邕的《笔论》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他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书法创作,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书法理论资源。宋代陈思的《书苑菁华》一书中收录了《笔论》和《九势》,使得这两篇书论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。蔡邕的书法理论对于中国五体书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,特别是对于大狂草的阴阳气势、书法自然的理论真谛有着深刻的影响。

结语

综上所述,蔡邕的《笔论》不仅是东汉时期书法理论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。它不仅反映了蔡邕个人的书法见解,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通过对《笔论》的学习和研究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书法的魅力。

《笔论》原文:

书者,散也。欲书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然后书之。若迫于事,虽中山兔豪,不能佳也。夫书,先默坐静思,随意所适,言不出口,气不盈息,沉密神彩,如对至尊,则无不善矣。为书之体,须入其形。若坐若行,若飞若动,若往若来,若卧若起,若愁若喜,若虫食木叶,若利剑长戈,若强弓硬矢,若水火,若云雾,若日月。纵横有可象者,方得谓之书矣。

《笔论》译文:

书法,是抒发书者的性格、情操的。想写字,要先排除俗务杂念,使性情放任惑肆,具有丰富的想象,然后再执笔挥毫。如若为事所迫,即使用中山兔毫笔,也写不出好字来。 写字,先要狱坐静思,随意所适以任情患性,不能乱说话,要心平气和,态度敬重严肃;这种深沉寂静的神采,如同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那样,字就没有写不好的了。写字写出的体势,须合乎某种形象。即如坐如行,如飞如动,如往如来,如卧如起,如愁如喜,如虫吃木叶,如利剑长戈,如强弓硬矢,如水火,如云雾,如日月。这些形象,在整个字势中能有所体现,才能称得起是书法艺术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ag管官方网站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